東風橋又稱東風路大橋,是蜀都大道上橫跨府河的重要大橋。東風路是1958年新建的一條橫貫東西的大街,在修建東風路的同時,新修了這座三孔磚石拱橋,1981年擴建蜀都大道時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大橋。...[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東風橋又稱東風路大橋,是蜀都大道上橫跨府河的重要大橋。東風路是1958年新建的一條橫貫東西的大街,在修建東風路的同時,新修了這座三孔磚石拱橋,1981年擴建蜀都大道時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大橋。...[繼續(xù)閱讀]
成都人今天所稱的東門大橋的東門,就是老成都城的老東門迎暉門,門內就是古老的東大街。老東門外的大橋是一座古橋(清末補修時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宋碑,可知至遲在宋代已經(jīng)建橋),所以老成都人都把這座橋叫作老東門大橋或東門大橋。宋人...[繼續(xù)閱讀]
南河與府河的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成都的游覽勝地。早在唐代,就建有著名的合江亭與芳華樓,與南河上游河畔的另外兩個著名的樓閣張儀樓和散花樓組成了一條河畔的景觀帶。在合江亭旁,建有一大片掩映在綠樹翠竹與花卉之中的樓...[繼續(xù)閱讀]
府河和南河匯合之后,向東流去,一直到下河心村匯入分出的沙河,仍然叫作府河。這以下直到彭山的江口與岷江相匯,過去也可以叫作府河,按現(xiàn)在的規(guī)范化名稱,是應當叫作錦江。在與沙河匯合之前,府河上還有幾座重要的橋梁。我們到...[繼續(xù)閱讀]
九眼橋是成都東南角最重要的、也是近代成都市區(qū)內保存年代最古老、規(guī)模最宏大的橋梁,長期有成都“東南形勝”之譽。清代九眼橋[法]杜滿希提供九眼橋這個位置的錦江河段,是古代成都最重要的水運碼頭,載客載貨的船只與上船下...[繼續(xù)閱讀]
1980年,在望江樓公園與府河對岸的龍舟路之間,曾經(jīng)架有一座只供行人通過的古色古香的磚石結構的雙曲拱橋。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過去的玉女津,因而取了一個很文雅的名字叫玉津橋,但是沒有流行和使用,大家都把它叫作望江橋。1999年防...[繼續(xù)閱讀]
在清水河和磨底河匯流之處,也就是今天的南河起始之處的磨底河上有一座送仙橋,位于著名的道教宮觀青羊宮附近。相傳農(nóng)歷的二月十五是道教祖師太上老君(也就是先秦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生日,所以過去每年的這一天青羊宮都...[繼續(xù)閱讀]
清水河和磨底河匯合之后,很快就流經(jīng)百花潭公園。1961年修建一環(huán)路時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長54米、寬18米的大橋,當時命名為百花大橋,1981年更名為百花潭大橋。1987年一環(huán)路擴建時又進行了擴建,現(xiàn)長72米,寬38.4米,兩端各建有兩個仿古的...[繼續(xù)閱讀]
在大石東路東端,有一座近年來才新建的錦官橋,在橋的東邊沿南河的街道也曾經(jīng)名叫錦官橋路。這條街道原來是南河岸邊羊皮壩街的一部分,府河、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中在修建了錦官橋之后被命名為錦官橋路,2004年并入大石東路。早在...[繼續(xù)閱讀]
這是一座只過行人的拱形便橋,因為很像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又位于彩虹花園之前,所以被正式命名為虹橋。這座橋雖然是新建,但是就在這個位置,十多年前還是一座索橋,而且是成都市區(qū)內唯一的一座索橋。羊皮壩渡口20世紀50年代王文...[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