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手稿本,“正中”作“馮正中”。《二牖軒隨錄》選入此則。“正中”作“馮正中”;“十數(shù)闋”作“數(shù)十闋”;“余謂”作“雖”。《鵲踏枝》,是唐教坊曲名,宋晏殊詞改為《蝶戀花》。《陽春集》載馮延巳《蝶戀花》十四首、...[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校】手稿本,“正中”作“馮正中”。《二牖軒隨錄》選入此則。“正中”作“馮正中”;“十數(shù)闋”作“數(shù)十闋”;“余謂”作“雖”。《鵲踏枝》,是唐教坊曲名,宋晏殊詞改為《蝶戀花》。《陽春集》載馮延巳《蝶戀花》十四首、...[繼續(xù)閱讀]
【校】《二牖軒隨錄》選入此則。“歐九”作“歐陽公”;“不能道”作“不能道也”。詩歌講究煉字,重視句眼,詞也是如此,有時關鍵字的摹態(tài)傳神、寫心表意甚至更為細膩。歐陽修此句煉一個“出”字,在當時廣為人們稱道。如晁補...[繼續(xù)閱讀]
【?!渴指灞?“劉融齋”,作“興化劉氏”。這是在《人間詞話》研究史上比較費解的一則,論者多不涉及。我們先看劉熙載的原話,劉熙載《詞概》說:“少游詞有小晏(按,即晏幾道)之妍,其幽趣則過之。梅圣俞《蘇幕遮》云:‘落盡梨...[繼續(xù)閱讀]
【校】手稿本,“正中”作“馮正中”。“攝”,手稿本原為“得”,乙去,改作“寫”。“少年游”,《國粹學報》本作“少年”,誤。關于林逋(謚號和靖)、梅堯臣(字圣俞)、歐陽修(字永叔)三人的詠春草的評論,最早見于宋人吳曾《能改...[繼續(xù)閱讀]
【校】《二牖軒隨錄》選入此則。《詩經·秦風·蒹葭》和晏殊《鵲踏枝》在意韻上卻有相似之處,都是有所思慕,但是愛而不見,若隱若現(xiàn),因此詩人迷惘惆悵。漢儒解釋《蒹葭》為刺詩,刺秦襄公未能用周禮,實在是妄說。但詩人怨慕、...[繼續(xù)閱讀]
【?!俊抖卉庪S錄》選入此則?!拔艺八姆健倍?出自《詩經·小雅·節(jié)南山》,原詩一節(jié)曰:“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朱熹《詩集傳》解釋說:“言駕四牡,而四牡項領,可以騁矣;而視四方,則皆昏亂,蹙蹙然無...[繼續(xù)閱讀]
【校】手稿本:“必經過”,作“罔不經過”?!暗谝痪场薄ⅰ暗诙场?、“第三境”,分別作“第一境界”、“第二境界”、“第三境界”。手稿本后二詞分別注明“歐陽永叔”、“辛幼安”?!抖卉庪S錄》選入此則。首句作“成...[繼續(xù)閱讀]
【?!渴寂c東風,《國粹學報》本作“始共東風”。歐陽修詞,學南唐馮延巳,清新雅致,情意深邃,秀麗婉約,如我們熟悉的《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等,但隨著所遭遇人生挫折、仕途坎坷的增加,歐陽修詞的人生感慨比馮延巳詞要更深...[繼續(xù)閱讀]
【?!渴指灞?“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作“但稍勝方回耳。古人以秦七、黃九或小晏、秦郎并稱,不圖老子乃與韓非同傳”。馮夢華,即馮煦,字夢華,他編選的《宋六十一家詞選》是晚清比較流行的一部宋詞選。其中...[繼續(xù)閱讀]
【校】《二牖軒隨錄》選入此則。“猶為皮相”作“尤為皮相”。“凄惋”,手稿本作“凄婉”。秦觀兼善詩、文、詞,蘇軾“于四學士中最善少游”(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尤善于詞,當時已盛傳于歌伎侍兒之口。晁補之甚至說:“...[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