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北魏壁畫重彩縱一六五厘米橫一七二厘米見于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南壁到過敦煌莫高窟的人,誰都不會對254窟南壁上的《薩埵那太子本生圖》無動于衷。或震懾于其磅礴氣勢,或沉醉其浪漫情調,或折服其粗獷造型,或玩賞其斑斕...[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北朝·北魏壁畫重彩縱一六五厘米橫一七二厘米見于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南壁到過敦煌莫高窟的人,誰都不會對254窟南壁上的《薩埵那太子本生圖》無動于衷。或震懾于其磅礴氣勢,或沉醉其浪漫情調,或折服其粗獷造型,或玩賞其斑斕...[繼續(xù)閱讀]
北朝·北魏·佚名壁畫見于敦煌莫高窟二四九窟249窟在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中享有特殊聲譽的緣故,不在形制,不在雕塑,也不在本生故事題材的壁畫,而在其天井四沿的《狩獵圖》。仰首而視,但見群山奔騰,棘樹生風,林中有竄伏的野牛、...[繼續(xù)閱讀]
北朝·北魏·佚名木板漆畫彩色縱八一.五厘米橫四○.五厘米山西大同石家寨出土藏山西大同市博物館六朝繪畫的最高標準是南齊謝赫在“六法”論中所提出的“氣韻生動”,或者用東晉顧愷之的話說,叫做“傳神寫照”——“氣韻”也...[繼續(xù)閱讀]
北朝·北魏壁畫重彩縱九六厘米橫三八五厘米見于敦煌莫高窟二五七窟此圖內容源自《佛說九色鹿經》。故事描繪善良美麗的九色鹿,從恒河中救起溺者調達,調達向九色鹿拜謝,并允諾不向任何人泄露九色鹿的行跡,否則周身長瘡。當...[繼續(xù)閱讀]
北朝·西魏壁畫重彩縱一四○厘米橫六三八厘米見于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285窟主室南壁上部的得眼林故事即“五百強盜成佛因緣”(又稱“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乃西魏大統(tǒng)四年至五年(538—539)前后繪制,出自《大般涅槃經·梵行...[繼續(xù)閱讀]
北朝·北齊·佚名壁畫設色山西太原南郊晉祠王郭村出土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齊婁叡墓壁畫是1979年發(fā)現(xiàn)的同時期墓葬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處。墓主婁叡(?—570)是皇室外戚,官至并州刺史、錄尚書事,封始平縣開國公(東安王),死后謚...[繼續(xù)閱讀]
隋·(傳)展子虔作絹本青綠縱四三厘米橫八○.五厘米藏故宮博物院此圖卷首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展子虔游春圖”六字,鈐有“宣和”連珠璽,后上角鈐“皇姊圖書”朱文大印(為元大長公主之印),又賈似道“悅生”葫蘆印。后黃絹隔水上...[繼續(xù)閱讀]
唐·(傳)閻立本作絹本設色縱三八.五厘米橫一二九厘米藏故宮博物院此卷一說為宋摹本。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書有關故事,并錄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裝背”時題記兩行。閻立本作為初唐大畫家,常常配合當時政治上的重大事件進行...[繼續(xù)閱讀]
唐·(傳)閻立本作絹本設色縱五一.三厘米橫五三一厘米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歷代帝王圖》,又名《古帝王圖》①,描繪了西漢至隋的十三個帝王像,每一像均有題名,按順序如下:“前漢昭帝劉弗陵”;“光武皇帝劉秀”;“蜀主劉備”;“...[繼續(xù)閱讀]
唐·(傳)盧鴻作紙本墨筆縱二九.四厘米橫六○○厘米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盧鴻畫山水樹石,得平遠之趣。筆意位置,清氣襲人。本圖卷有五代楊凝式、宋周必大、清高士奇等跋,寫草堂、倒景臺、樾館、枕煙廷(一作桃煙館)、云錦淙、期仙...[繼續(xù)閱讀]